顯示具有 C.小農小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C.小農小事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3年8月26日 星期一

2013 白露柚農藥藥殘留SGS檢驗報告 PASS


今天收到了柚子「農藥藥殘留檢驗」報告,
柚子們通過了SGS的檢驗,
全部「未檢出」215項所指定農藥 及 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的農藥。

簡單的說明「二硫代機安酸鹽類」,
俗稱「有機硫磺」,常被用來當做殺菌劑,
在50年代時問世後,是用量最大的殺蟲劑,
由於它能使蛋白質失去功能,故用來殺菌效果很好,
但對人體而言,若吃多了會提高引發腫瘤的可能性。
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地吃我們的柚子囉!
他們可是通過檢驗合格的柚子喔!^^



【白露柚預購網址 ➜➜➜:
http://www.becanaan.com/BeautyRice/productOverview.do?cid=7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柚子園農藥安全檢驗紀錄




















今天請農業處的大哥替柚子們送「農藥殘留的檢驗」,
到了柚子園,大哥隨機採了一台斤的柚子,





































裝入夾鍊袋後,裝箱封口,送檢驗所檢驗。

這麼做主要能替喜歡良田美池柚子的朋友們,

在選購柚子時做品質把關,

讓大家在享用柚子時,除了品嚐柚果的香味與甜味,

在農藥殘留的部分也能達到安全標準,

既吃得開心,也吃得安心。

下面是兩位農友大哥,陳大哥與黃大哥填寫申請資料的情況。



















農友黃大哥





















農友陳大哥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草生栽培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有些果園裡雜草叢生?

是不是也好奇為什麼農友放任他們恣意的生長?

這可是農友們刻意這麼做的!

















這種栽培法稱作「草生栽培」,

許多有機與傳統栽培的農友都已開始採用,

所謂的「草生栽培」,指的是在果園裡讓雜草生長,

或是種植非原生草類、綠肥等作物,

例如:百慕達草、油菜花等,

且不使用除草劑、化學農藥。


「草生栽培 - 優點」:

草地有助於保水,故在灌溉時能減少用水量,

除此之外,因為草地的覆蓋,

能減低地面的蒸散速度,有調節的作用,

但當豪雨落下時,又因為草阻擋了大量的水填滿土壤,

果樹才不會因雨水入滲量過多而影響根部呼吸。


「草生栽培 - 缺點」:

草地與原生果樹會彼此相爭土壤養分,

雖說如此,當草枯萎腐爛後,會轉為土壤有機質,

土壤因此提高有機質含量,

有機質礦化後則成為果樹養分來源,

除此之外,有機質還能增加土壤透氣及透水性,

故草生栽培可間接地改善土壤性質。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柚子要好吃,就要死給它看!(閩)」


















今天拜訪了柚農張大哥,
他無奈地說到今年柚子產量不如預期
主要是因為春天開柚花時,
雨量太過稀少,
導致柚花無法順利的長出柚子。


但當我們問怎麼用肉眼看出柚子好不好吃
他很可愛地說道:
「柚子要好吃,就是要死給他看(閩)!!」
意思是說長得越不健康、葉子越不茂密的柚子樹,
因為養分都供給了柚子,
長出來的柚子就特別好吃!
所以可別「以貌取柚子樹」!
















張大哥還說到,
再將柚子分級的過程,
他會每棵樹隨機選果測量,
若採了大顆的柚子,甜度達到 10,
同棵樹的小顆柚子便可達到 11 或 11.5 的甜度。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從農之路- 默默米插秧後120日和101年第二期的育苗準備

轉自:上下游;文/ 林柏宏 on 2012 年 07 月 15 日 in 種好田

夏至時分,颱風過後,台東已經連續過了十幾天的艷陽天。白天變得很長很長,太陽赤焰,天空蔚藍,我在家三不五時會遠遠地看到從鹿野高台飄出的熱氣球或飛行傘,說是飛行,比較像是漂浮,從遠而近越來越大,惹得棕狗KABEE在陽台狂吠。

傍晚的鹿野高台

默默米收割

前陣子颱風帶來的豪雨瘋狂地落下,雨滴落在屋頂發出的厚實聲響,幾乎讓我以為屋頂會被壓垮。因為擔心默默米,開著老麵包車回池上看看,車子要開到田邊得先爬過一個陡坡,老車子發出嘶吼用一檔放盡全力地爬上坡,我的視線還在因為車子的顛頗而上下搖晃、模模糊糊,眼前突然印入了一片黃澄澄、金光閃閃的波浪。感謝! 還在田裡的默默米全部還強韌地挺立站直,看來自然生長的強壯莖幹,在此時起了強大的作用。感謝他們120天來的努力,默默米終於在七月初三順利收割,並趁著接下來連日的艷陽在一座老屋翻修的曬穀場完成天然日曬。
這一期的米很飽滿,雖然產量不高,來幫忙收割的大哥直說默默米的穗頭很重,頭彎得低低的。海岸山脈的土壤真不是蓋的,自然的世界真是奧妙。當初秧苗稀稀疏疏地插在田裡的時候,常常有阿公阿嬤關心我,甚至帶點指責地警告我這樣不施肥會沒有收成。說真的,我很感激他們,但我沒有採用任何旁人的建議使用人為施肥的方法去“補強”默默米,我只是挑選出較為強壯的種子,並親手整理、看顧他們喜歡的成長環境而已,如今他們孕育出了飽滿的果實。

木村阿公說施肥真正會被作物吸收的只有10%~15%,施肥的同時雜草也分享了10%~15%(連續兩期在同一塊田地的觀察,我發現不施肥的田地雜草真的比較少。),其他大半部分都浪費到空氣中或是沉積在土壤裡變成肥毒層。施肥就像是求個心裡安慰一樣,也許求得了生長旺盛的表象,但光靠氮磷鉀,怎麼可能取代海岸山脈裡數不盡的其他元素?

尋找農地

人可以流浪,土地卻不行。儘管海岸山脈的土再怎麼黏人,我還是得在鹿野新的落腳處找尋新的田地,還好在朋友的幫助之下,我暫時在鹿野找到一塊新的農地,並從原來的三分地擴大面積到六分。維持自然農法的方式,繼續探索自然和我的生命。



自然農法首重自然法則而非效率

有朋友問我,不施肥的稻子成本應該比較低,為什麼還要賣這麼貴? 讓我想到最近在讀的一本書 “雜食者的兩難”,其中有一段在描述大型的工業化食品工廠,正是因為規模夠大、進出量夠多才得以有足夠的經濟規模負擔各種成本。換句話說任何不足以負擔得起經營成本的規模終將在該結構下失敗。於是食品工業在追求的,不再是食物的品質,或是更好的食物,更好的食物如今都只出現在廣告裡,簡化為一種意象,我們買的東西,早已經不是當初我們以為的東西了。食品工業不斷尋找更多更低的成本來源來代替真正的食物,穩定自己的經營規模,幾乎已經變成了最高指導原則。


默默米嘗試的自然農法首重的是稻子的自然生長,而不是栽種的效率。所謂最自然的方式首要就是不使用農藥和肥料這些自然界本來就不借助的東西。以上一期默默米或是施行自然農法三年的鹿野感恩米為例,為了確保無農藥、肥料的育苗過程,並讓種籽持續在同一片土地演化,一直都是自家採種、育苗,使用直接讓穀子在田裡的苗床上長大的培育方式,而這種方式必須使用人工插秧,成本多出機器插秧將近3~5倍!


擷取一小段“雜食者的兩難”裡對於自然栽培(在這裡與有機,尤其是工業化的有機做區隔)的作物價格較高的論述:


“當我聽到有人說乾淨的食物比較貴時,我都會告訴他們事實上你買到的是最便宜的食物,這種事能吸引他們聽下去。然後我會解釋說,我們的價格會把所有成本納入,社會不需要負擔水汙染、抗生素抗藥性、食物傳染病的成本,以及對作物、油料和水的補助,而這些成本都隱藏在環境和納稅人的背後,使得便宜的食物變得很沒價值。”


更多請見...